家具厂家微信公众号
「知之洞察」跨年来了“一亿人”它还是要被“卖”了
「知之洞察」跨年来了“一亿人”它还是要被“卖”了 2025-08-13 开云app官网入口手机版

  近日,有媒体援引知情的人偷偷表示,英格卡正计划打包出售国内的10座荟聚购物中心。首批出售的是位于无锡、北京、武汉的三座购物中心,涉及资金160亿元,接盘方或为泰康人寿领投的基金。

  其中,泰康人寿认购 30 亿元,其他参投方包括中银三星、中宏、友邦、大都会人寿等险资,共计认购 30 亿元,同时,英格卡将认购基金的劣后级,出资约 20 亿元。剩余的 80 亿元拟采用银行融资的方式获取。

  据相关新闻媒体报道:收购完成后,项目主体将变为合资公司,单一项目的运营权不变,仍在英格卡手中,但其承诺在投资期间为保险机构提供接近7%的回报率。截止目前,交易各方仍在沟通合作条款和细节。

  1月1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数据显示,元旦期间,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公司实现销售额25.1亿元。

  其中,餐饮消费增势强劲,同比增长27.9%。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2217.5万人次,同比增长40.5%。

  北京荟聚跨年夜当天,客流人数达到全年高峰;12月6日-1月3日,北京荟聚盛大举办“荟聚十年,自在相聚”十周年庆典活动,以“拾光游乐场”为主题,将商场装点成一个梦幻嘉年华,现场人头攒头,热闹非凡,超过7000个停车位供不应求。网友戏评:“感觉荟聚来了一亿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宜家中国日益冷清的门店和开始走下坡路的销量。宜家的式微与荟聚的火爆,大有“白天不懂夜的黑”的无奈与迷茫。

  从2022年起,宜家在中国就迎来了一波关店潮,先后有贵阳、上海杨浦等地的宜家门店关门歇业。今年10月11日,宜家特许方英格卡集团公布了2024财年报告。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宜家零售总额为451亿欧元,与去年相比下降了5.3%。与此同时,宜家还对旗下500多件产品推出了降价优惠。

  面对业绩的增长乏力,宜家品牌运营商英格卡集团CEO叶思博公开表示:“说实线年以来,我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情况。”

  根据宜家公布的财报,中国曾经是宜家在全球的第五大市场,在 2018 年,中国销售额占全球销售额的 6% ,市场规模和英国相同。 但到了 2023 年,中国仅占 3.6% ,下滑至前十位,在 2024 年,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到 3.5% 。

  而荟聚,与宜家同属于英格卡集团,从2009年,英格卡购物中心进入中国市场,与宜家家居战略合作,公司致力于将荟聚打造成中国聚会体验中心的引领者。

  二者在服务理念、运营模式、经营风格等方面一脉相承,缘何昔日“顶流”宜家,反而需要一家商场来赋能?又为何在流量已引至门口,却依然无力阻挡销量下滑的颓势?

  根据近一年在荟聚对用户的街头访谈,本期,知之研究院将带您一起听听消费者的想法:

  宜家中国的一位高管表示,目前,在宜家中国的价格矩阵中,低价和超值低价的产品已经占到约50%。可见,降价已经是现阶段宜家使出的杀手锏了。宜家的降价也有面对行业内卷的身不由己,近年来国内家具行业内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本土家居品牌也开启了打折促销活动。

  但对于靠租房过日子的年轻人来说,宜家动则大几百上千的家具依然显得太贵,淘宝和拼多多上低价但氛围感十足的“北欧风”、“宜家风”、“Ins风”等小家具在价格中取得了更大的优势。

  受限于宜家最初进入中国市场主打的“年轻人第一套房”定位的中低档家具,尤其是,随着近些年国内市场租房市场大量使用宜家家居布置,更加坐实了宜家家具属于“性价比路线”的品牌形象,高档实木家具品类从来算宜家的舒适区。因此,无论是品牌定位、产品设计角度,宜家很难占领高端家具人群的消费心智。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虽然宜家宣称注重环保,但一些用户反馈其产品使用的材料可能并不如宣传,甚至有异味等问题。这类产品质量的负面反馈进一步提升了宜家进军高端市场的门槛。

  在1998年宜家进入上海时,中国市场上基本上没有家具品牌采用DIY(Do It Yourself)的组装模式,宜家的“自己动手”理念显得既新鲜又独特。彼时,中国家具制造业以区域性小工厂和作坊为主,缺乏全国性的知名品牌。

  在产品设计上,主要以传统中式实木家具为主,家具设计偏厚重、复古,注重耐用性和质量感,宜家的“北欧极简风”让我们消费者眼前一亮;

  同时,在产品生产周期方面,过长的等待时间也被宜家的“即刻提货”模式碾压;售后服务较更是很难得到一定效果保障,当时普遍缺乏完善的售后服务,出现质量上的问题时,消费者往往难以获得快速的维修或退换货。

  因此当年,无论是从购物环境、产品设计、收货周期还是售后服务方面,都为中国家具产业升级提供了高效范本。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偏向于快速、便捷、即需即得的购物方式:从充斥着各类款式的电商下单后,一周内能享受配送到家甚至上门安装配置服务,同时能拥有可靠的售后配套,此时,宜家以其庞大的门店和需要时间慢慢挑选、组装的购物体验,未必全部符合这一趋势。

  这也是许多传统零售品牌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普遍的问题。宜家以线下门店为核心的体验式购物模式曾经是其成功的主要的因素,但在如今数字化和线上消费趋势快速地发展的背景下,其线下和线上服务的结合度不够高、技术上的支持不足的问题显得很突出。

  宜家的门店面积大,商品种类丰富,但缺少店内导航工具,甚至超过半数消费者反馈,员工也对于店内商品位置也不熟悉,仅能提供大致区域范围,小件商品提货也依然存在诸多障碍,消费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要花大量时间在各个展厅之间穿梭寻找特定商品,尤其是首次到店的顾客可能会迷失方向。

  某些商品可能展示位置不明显,或者不在消费的人预期的区域,进一步增加购物复杂性。

  对于宜家这类成熟的品牌,线上渠道也是很重要的选购平台。然而,宜家的线上平台(官网或APP)在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上相对落后,存在各类问题。

  比如:商品分类不够清晰,部分商品的图片或描述不够详细,影响消费者决策;搜索功能较弱,消费者难以通过关键词快速找到需要的商品;部分产品未上线,导致消费的人在网站上找不到线下门店内的产品。

  同时,配送服务的质量一直是用户反馈中的一个痛点,尤其是在大件商品的配送方面。有消费者反映,宜家在线下单后,等待的时间过长,尤其是大宗家具类商品,导致购物体验下降。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宜家的配送效率与电子商务平台(如京东、天猫)相比可能有一定差距,这使得一些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更便捷的购物方式。

  此外,与国内整体物流产业升级带来的灵活和便捷的退换货服务而言,宜家一直以自取和大宗商品为特点,但一些消费者反映其退换货政策不够灵活。有些消费者反馈称,退换货过程麻烦,尤其是大件商品,必须亲自到店或处理繁琐的物流过程,导致购物后的不满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传闻还提到,除了以上3座购物中心,后续英格卡可能会将剩余的7座荟聚购物中心全部出售,这7座荟聚分别位于福州、长沙、南宁、昆明、合肥、西安和上海。

  像宜家这样的跨国企业,若想在“互联网+”的时代保持竞争力,只有重视当地市场的发展节奏和市场规律,比如采用智能化店内导航、优化线上平台体验、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利用大数据精准化运营等方式提升消费者的购物流程和体验。

  这样不仅能吸引更加多消费者,也能实现品牌在数字化时代的持续增长。才能在全球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保持身位优势。